首頁 >> 河南日報 >> 內容

弘揚千唐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

????開欄的話

????建設洛陽都市圈,是落實中央關于推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大舉措,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洛陽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市新征程的主戰(zhàn)場主抓手主平臺。

????為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展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集思廣益、建言獻策的目的,本版特開設“河洛觀瀾”欄目,誠邀社會各界就都市圈建設,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為洛陽都市圈高質量發(fā)展貢獻智慧,注入不竭思想動力。

????□魏錦蓉

????去年9月,2019“中國書法·年展”暨首屆千唐志齋唐楷高峰論壇在新安舉辦,眾多書法名家齊聚千唐志齋,進行學術交流,千唐志齋博物館獨有的文化內涵再次引起外界廣泛關注。該館作為我省一張重要的歷史文化名片,如何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河南出彩篇章中擦亮文化符號,講好黃河故事,引發(fā)各界深入思考。

????黃河文化凝聚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要素,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層的文化基因,彰顯著中華兒女文化自信的堅實底氣。大力弘揚黃河文化,對于河南有著十分特殊和重大的意義。這其中,黃河文化孕育出的以新安千唐志齋博物館為代表的“千唐文化”,是河洛地區(qū)人類文明化進程的重要見證,其時代價值值得用歷史的高度、全局的視野全面審視、深入挖掘。

????千唐志齋位于沿黃縣域的洛陽市新安縣,為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鈁先生所建,是中國唯一的墓志銘博物館。館中收藏墓志、碑碣2023件,其中唐代墓志1724件,志主身份涵蓋各階層人物,為研究唐代社會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是一部“石刻唐書”,一部唐代書法演變史,更是一部展示黃河沿岸波瀾壯闊生活畫卷的“百科全書”。此外,千唐志齋博物館還存放著因小浪底庫區(qū)淹沒而從黃河岸邊整體搬遷的西沃石窟。該石窟是北魏末年社會背景與民生狀態(tài)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及張鈁后人的關注支持下,千唐志齋館不斷修葺提升,現(xiàn)已成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qū)和洛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然而,由于館藏內容的小眾、傳播手段的制約,千唐志齋長期以來僅作為史學賞識研究,尚未廣泛走進尋常百姓視野。因此,弘揚千唐文化,把“黃河故事”講清、講透、講好,關鍵是要讓千唐文化動起來、活起來、實起來。

????搭建交流平臺,讓黃河故事“動起來”。搭建以千唐文化為研究中心的學術平臺,整理出版千唐文化相關歷史文獻。組織專家學者加大對千唐文化的跨學科研究力度,深入挖掘相關歷史人物、山水生態(tài)、農耕文化、民俗故事等旅游資源,增強對千唐文化的理論闡釋力和現(xiàn)實影響力。同時舉辦“云游千唐”等系列文化創(chuàng)意活動,通過現(xiàn)代的、時尚的傳播手段拉近其與百姓的距離,讓黃河文化“動”起來。

????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讓黃河故事“活起來”。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漫演示、觸摸文物、角色扮演、體驗互動等方式打造一批沉浸式、體驗式項目,培養(yǎng)社會大眾對博物館的感情,增加文化認同。拍攝關于千唐文化的優(yōu)秀紀錄片,創(chuàng)作一批以千唐文化為背景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通過攝影、繪畫、文創(chuàng)展覽等載體,使千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打造特色文旅項目,讓黃河故事“實起來”。以千唐志齋文化園區(qū)為依托,加大文物保護和征集力度,通過整合墓志資源,謀劃建設中國新碑林——洛陽志林,打造全國重要的書法文化高地和河洛文化旅游區(qū)。研發(fā)千唐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讓觀眾能把千唐文化帶回家,讓抽象的文化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留得住鄉(xiāng)愁、喚得起記憶。同時,加快推進目前正在實施的千唐志齋新館建設,使新館與現(xiàn)有博物館、張鈁故居等有機融合,滿足文物保護、陳展創(chuàng)新、旅游接待、學術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一場書法年展,烹飪出藝術的“饕餮盛宴”。進一步表明,讓千唐文化舒展“生活場景”、激活“價值基因”恰逢其勢、正當其時。我們相信,只要抓住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重大機遇,充分發(fā)揮千唐文化的輻射力、帶動力和凝聚力,就一定能為筑牢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洛陽都市圈的文化根基釋放新的動能,一定能為講好黃河故事、傳播河南聲音、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貢獻新的力量。???7

????(作者系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