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在大連:平凡之路照亮永久現(xiàn)實
6月28日10時,在大連重工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焦裕祿事跡展覽館,焦裕祿的女兒焦守云正細心看著展板。
今年是焦裕祿100周年誕辰,焦守云重走父親生平之路、尋訪父親足跡,大連是其中一站。
“春風吹、槐花香,焦裕祿來到咱大起廠,朝夕相處、情同手足……一件件小事誠可貴,一樁樁平凡鑄輝煌……”這首創(chuàng)作于20世紀60年代、詞曲署名“連生”的《焦裕祿是咱大起人》,如今被制作成展板懸掛在焦裕祿事跡展覽館,成為1955年3月至1956年年底焦裕祿630天大連經(jīng)歷的歷史見證。
4頁履歷表,一份沉重的囑托
焦裕祿親筆寫就的歷史記錄填補了空白
“焦裕祿在大連工作過?”“原來焦裕祿有這么多大家不知道的事!”“我們想收藏這份文物?!?014年7月10日,《大連日報》頭版重要位置刊發(fā)《焦裕祿親筆填寫干部履歷表現(xiàn)身大連》后,引發(fā)強烈反響。
焦裕祿于1955年8月10日在大連起重機器廠親筆填寫的“干部履歷表”共4頁,記錄了焦裕祿的個人狀況、家庭狀況、個人經(jīng)歷和工作經(jīng)歷。它是焦裕祿親筆寫就的歷史記錄,是研究焦裕祿的難得史料,也是探究焦裕祿精神發(fā)展歷程的重要依據(jù)。
履歷表里各個項目的內(nèi)容,顯現(xiàn)著焦裕祿認真的態(tài)度與實事求是的作風;從曲折而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中,可以看出他艱苦樸素生活作風的來由;豐富的基層工作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他貼近群眾、工作踏實的公仆情懷;革命前后的對比,凸顯了焦裕祿對革命工作和新中國的熱愛?!敖乖5摦敃r在大連工作的資料不多,這份履歷表填補了這項空白,是研究焦裕祿生平、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重要文物。”大連黨史專家王軍說。
這份珍貴的文物得以保存至今,背后有一段曲折的歷史。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連起重機器廠檔案管理受到?jīng)_擊,多有遺失,一位有心的老職工悄悄將這份履歷表搶救回家,珍藏起來。老職工去世前,又鄭重地將履歷表交由另一位老職工——張清仁收藏。
這份帶著生命熱度的囑托建立在日常相處的信任之上。
“那時候焦裕祿離開的年頭還短,誰都能說兩句?!睆埱迦收f,“廠里人一聽要談焦裕祿,主動就跟你聊?!?971年11月,返城知青張清仁被分到大連起重機器廠,想學技術的他主動下到機械車間。從廠里老工人那里得知這是焦裕祿工作過的車間后,懷著近乎崇拜的心情,張清仁開始不自覺地打聽、收集焦裕祿在廠里的舊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調(diào)到大連起重機器廠宣傳部工作后,張清仁對焦裕祿事跡的收集整理變成了主動系統(tǒng)的工作。除了調(diào)到外地的,他差不多和廠里與焦裕祿有交集的人全都接觸了,采訪了四五十人,挖掘了第一手資料……
2014年,焦裕祿逝世5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蘭考的講話激起了張清仁對焦裕祿的追思。于是,他將這份履歷表送到大連日報?!跋M尭嗳艘姷竭@份珍貴的文物,希望焦裕祿精神在大連生根并傳承下去?!睆埱迦收f。
2014年8月19日,焦裕祿干部履歷表入藏大連現(xiàn)代博物館(今大連博物館)。10月15日,由《大連日報》與原大連市文廣局聯(lián)合主辦的“足跡——1955-1956 焦裕祿在大連”主題展覽在大連現(xiàn)代博物館啟幕。31天展期內(nèi),7萬余人次參觀展覽。此后,該展覽在大連市委、大連市委黨校等處進行巡展,并赴哈爾濱等城市展出,走出去的巡展活動將焦裕祿在大連的故事與精神傳播得更遠。目前,該展覽已被大連博物館長期保留。
幾場座談會,一種深厚的感情
“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干部”在1987年10月內(nèi)部發(fā)行的《1948-1985大連起重機器廠廠史》中,1955年大事記的第一條是:“洛陽礦山機器廠焦裕祿等23名中層干部和管理人員來廠學習企業(yè)管理和進行崗位培訓?!?955年3月至1956年年底,焦裕祿在大連起重機器廠擔任機械車間代培主任。廠史中短短的一句話背后,是與焦裕祿相處630天的工人們之后數(shù)十年道不盡的情誼。大連工人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劉功成在擔任大連市總工會工運史研究室主任期間,于1990年10月15日在大連起重機器廠會議室主持召開了曾與焦裕祿同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工作的老工人座談會。30多年過去了,劉功成始終不能忘記這場座談會:“不僅是老工人的深情回憶感染了我,還因為他們手中已經(jīng)有些泛黃的焦裕祿在大連的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打動了我?!?/span>
在這場座談會上,十幾位昔日工友談得最動情的是焦裕祿無微不至地關懷工人、體貼工人,和工人心連心。32年后,2022年6月28日下午的另一場座談會上,89歲的毛淑蘭和于文狀,說得最多的仍然是焦裕祿與工人之間的情誼。時任機械車間計劃調(diào)度員的于文狀工作中犯了錯,焦裕祿安慰他:“沒事,不要緊,這個責任是我的?!薄皬膩頉]遇到過這樣的干部?!庇谖臓罡锌?,“我出了錯,他要替我承擔。我緊張的情緒一下子就放松了。”
有關焦裕祿的座談會上、博物館的展覽現(xiàn)場、不同時期的各種采訪…… 不記得講述了多少次,時任機械車間生產(chǎn)調(diào)度員的毛淑蘭再度憶起與焦裕祿一同工作的經(jīng)歷,動情處仍然聲音哽咽、紅了眼眶。
“那時,我和他在一個車間,我根本不知道他就是我們的主任?!苯乖5撌论E展覽館展出的老工人座談記錄中,工人李培娥回憶,“他沒有干部架子?!?/span>
李培娥正是一則廣為流傳的焦裕祿在大連故事里的主人公。1955年初冬,由于托兒所沒有夜班保育員,上夜班的李培娥只好把剛滿月的孩子放在車間更衣室、工具室等地方。焦裕祿發(fā)現(xiàn)后,便把孩子抱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以后上夜班,就把孩子放在我這里好了?!睆拇?,焦裕祿的辦公室就成了夜班“臨時托兒所”?!坝袝r,孩子尿了布,他還給孩子洗……”座談記錄中寫道。
“焦裕祿給大連工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大連工人與焦裕祿建立起一種深厚的階級感情。”劉功成說。
14張木版畫,一個隱身的主創(chuàng)
工人的作品里有真實的生活
我是來干革命的,不是來做客的。”1955年9月,在抗洪搶險過程中碰傷腳的焦裕祿不肯休息。
當時,連續(xù)幾天暴雨令馬欄河河水上漲涌入??紤]到焦裕祿身體不好,又是實習主任,廠部就沒有安排他值班。然而,當他發(fā)現(xiàn)洪水涌進工廠時,立刻組織干部和工人抗洪搶險。取材于這段真實經(jīng)歷的版畫最初發(fā)表在1966年4月17日《旅大日報》(今《大連日報》)焦裕祿版畫專版。
“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有幾個人能做到?”這幅版畫的創(chuàng)作者、今年78歲的范明耀說。1966年2月,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播出并刊發(fā)后,全國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結構車間工人范明耀與劉敬瑞、王其昌、崔翔等大連起重機器廠美術骨干,商量著用繪畫表現(xiàn)焦裕祿在大連的經(jīng)歷。他們中有《旅大日報》的通訊員,與著名版畫家、時任《旅大日報》美術編輯張家瑞很熟?!澳菚r,第一個念頭就是找張家瑞幫忙。當時覺得這是個好事兒,該干,二話沒說就去了大起?!睆埣胰鸹貞洝R粋€多月里,張家瑞幾乎每天都往那邊跑。
張家瑞考慮到擴大宣傳面,最好的形式就是版畫。大家雖然也認同,但是美術組里沒有畫版畫的。張家瑞挑起擔子,給每個人分了任務??赡贸鰜淼臇|西都不成形,張家瑞不僅給每個人提修改意見,還要統(tǒng)一所有作品的風格?!斑@比我一人干累多了,可那是工人自己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里面有真實的生活?!痹谲囬g一天走20 華里、讓出房子給工友住、鼓勵工友干活要有方向……14張木版畫背后,是14幀真實的生活。
“這次創(chuàng)作是張家瑞主持的,沒有他就沒有這組畫?!狈睹饕貞洝H欢?,特殊的歷史時期,張家瑞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作品上署名,這組版畫作品見報時,只署上了“大連起重機器廠工人業(yè)余美術組作”的字樣?!皩懖粚懨譀]什么,出了好作品,有了好影響就行?!睆埣胰鹫f。
1966年,中國美術館舉辦全國焦裕祿事跡展覽,這組14張焦裕祿版畫入選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14年7月,《大連日報》重新發(fā)現(xiàn)、再次刊發(fā)這組版畫并配發(fā)相關報道,畫作與背后的故事才為更多人所了解。如今,這組版畫已成為大連博物館、大連重工焦裕祿事跡展覽館中相關展覽的核心內(nèi)容。
454項“中國第一”,一座城市的懷念
“音容宛在盈九州”
“1955年的大連,承載著助力新中國工業(yè)興起的歷史重任,擁有中國歷史最早、規(guī)模最大、技術先進的起重運輸機械生產(chǎn)企業(yè)——大連起重機器廠。能到這個在全國工業(yè)浪潮中領跑的城市里學習和歷練,是當時很多熱血青年滿心憧憬的事?!贝筮B博物館館長姜曄說。
“我叫焦裕祿,是剛從地方來的,干工業(yè)是外行,是來向大家學習的?!泵缣m還記得焦裕祿來到大連起重機器廠第一次與大家見面時的情景。“他一天到黑不閑著?!泵缣m說。向工人學習,向管理人員請教,還借來書刻苦研讀……僅半年多,焦裕祿就掌握了通常需要3年才能掌握的企業(yè)管理知識,由工業(yè)生產(chǎn)的外行成為指揮車間生產(chǎn)的“行家里手”。
在減速機工段蹲點時,15公斤重的大錘掄起來,幾下子就震得膀子發(fā)酸,焦裕祿一干就是一天。清洗減速機既臟又累,沒人愿意干,焦裕祿干?!八f要在第一線?!庇谖臓罨貞洠斑€搬到車間辦公……”
來到大連起重機器廠不到兩年,焦裕祿已經(jīng)被工友們譽為“全廠最棒的車間主任”。廠部向國家第一機械工業(yè)部發(fā)出留下焦裕祿等3名同志繼續(xù)工作的申請報告,但由于工作需要,焦裕祿1956年年底奉調(diào)回河南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
“洛礦一別成千古,音容宛在盈九州。星夜來客始初交,切磋琢磨解君愁。”2014年,“足跡——1955-1956焦裕祿在大連”主題展覽現(xiàn)場的留言簿上,一首即興寫就的詩歌寄托著一位85歲老者錢祖尼的懷念。
當年,時任焊接科科長的錢祖尼每周都與焦裕祿一起開生產(chǎn)工作會。得知錢祖尼是大學生,焦裕祿經(jīng)常夜間到錢祖尼家里向他請教專業(yè)知識。焦裕祿勤奮好學、認真刻苦的鉆研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8年前后,錢祖尼曾到洛陽出差。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兩人共同回憶了在大連工作的情景。這是他最后一次見到焦裕祿。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病逝。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的大連起重機器廠已重組進大連重工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焦裕祿曾工作過的機械車間也隨著工廠搬遷異地重建。
如今,大連重工中革研制基地通用減速機廠加工一車間的藍色大門之上,焦裕祿畫像和“永恒的記憶 焦裕祿事跡展覽館”字樣高懸醒目,沿著現(xiàn)代化的車間、伴著機器的轟鳴聲走到盡頭,就是2017年3月建成開放的焦裕祿事跡展覽館。
焦裕祿事跡展覽館已被確定為“大連市黨員思想教育基地”,并被大連市委組織部列為“紅色路線·初心之行”其中一站。許多單位在這里組織黨員活動、舉行重溫入黨誓詞儀式,今年7月1日的活動早就預約滿了。
研制出“中國天眼”FAST工程饋源索驅動機構、全球首套敞頂集裝箱及通用敞車兩用翻車機……焦裕祿事跡展覽館的展板內(nèi)容也在不斷更新。內(nèi)容更新源自學習焦裕祿精神的深化和企業(yè)的發(fā)展——大連重工裝備集團各企業(yè)參與制定國家、行業(yè)標準129項,累計創(chuàng)造了454項“中國第一”,破解近百項重大裝備國產(chǎn)化難題。
焦裕祿在大連的經(jīng)歷與精神,就這樣通過有心人的搶救收藏保存下來,經(jīng)由親歷者的口口相頌流傳開去,并化為內(nèi)在的驅動力與外在的行動力照進現(xiàn)實……(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周代紅,左正紅;通訊員:李媛媛,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