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間的鄭州建筑風華
繪圖/王偉賓 |
啟母闕 |
嵩岳寺塔 |
初祖庵 |
峻極殿 |
□閻鐵成
有人說,建筑是雄渾的詩作。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交響。我以為,建筑是歷史的絢麗風華。
說到中國的古代建筑,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潜本┑幕始覍m殿,山西的唐宋廟宇,然而,這些都是古代建筑的中晚期之作,早期作品在哪里?翻看國務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上面赫然寫的是,列為第一號、第二號、第三號的中國早期建筑國寶在鄭州,這是許多人沒想到的。
盤點鄭州的古代建筑遺存,著實讓人矚目。從8000年前唐戶半地穴式居所,到6000年前的大河村“木骨整塑”房屋,從4300年前古城寨廊廡式宮室建筑,到3400年前的小雙橋高臺宮殿,從2000年前禮制建筑漢三闕,到1500年前的宗教建筑嵩岳寺塔,從700年前的科技建筑觀星臺,到400年前的教育建筑嵩陽書院,從官式建筑中岳廟,到民間府邸康百萬莊園,鄭州地區(qū)歷史建筑遺存跨越時代之長、種類之豐富、價值之巨大、數(shù)量之眾多,世所罕見,它以中國建筑活動的源起、初創(chuàng)制度和形制典范的肇造、累累遺構的多彩與豐富、8000年建筑作品遺存的傳承有序,構成了一部實例中國建筑史。
◎漢代三闕:禮儀之尊
漫步嵩山之陽,人們往往沉醉于嵩山的壯美,卻很少知道,中國古代建筑國寶中排在前三位的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就深藏在這雄渾的畫卷中。
闕,中國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當新石器時期的人們開始在居住區(qū)的周圍挖壕設立柵欄,并在出入口建立供瞭望和值守的木樓時,便奠定了闕的最初形式,后來逐步演變?yōu)閷m殿、衙署、祠廟、宅邸、關隘、陵墓、倉廩等重要建筑群前的對稱性禮儀建筑,成為那個時代制度與建筑的經典。
歲月滄桑,歷史上那些用土木建造的宏偉殿堂大都消失了,我們今天能見到最早的、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建筑,只有仍然佇立在天地間的那些石頭壘砌的漢闕了。它們不僅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建筑精華,還讓我們一睹那個社會的禮儀之尊。
全國現(xiàn)存漢闕有34處,鄭州占了3處,是擁有漢闕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鄭州的漢闕,保存完整,等級最高。現(xiàn)存漢闕中,多為私人家族墓闕或祠闕,獨獨鄭州的漢闕,是國家祭祀活動建立的公共禮制建筑廟闕,是漢代國家祭祀建筑的僅存孤例,這是鄭州漢三闕躋身建筑國寶前三,并在201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所在。
嵩岳太室山下的中岳廟,2000年前被稱為太室祠,是秦漢天子祭祀太室山的廟堂,由于太室山被古代的人們視為可與天地對話的圣山,所以,祭祀太室的廟堂建筑,格外浩蕩。從山的黃蓋峰之黃蓋亭開始,向南辟中軸線長達2000余米,廣建宮室亭臺,形成了龐大的祭祀禮儀建筑群,而這組建筑群的開篇,便是它的禮儀之門——太室闕。
太室闕,建于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8年),是三闕中建造最早的闕。闕由青石壘砌,巍然矗立在太室祠中軸線南起點的東、西兩旁,兩闕通高3.96米,為母子闕,由闕頂、闕身、闕基三部分組成,闕頂四阿房形式,雕仿木結構垂脊和瓦壟,闕身除刻有300余字的篆、隸銘文外,還淺浮雕鋪首銜環(huán)、比目魚、辟邪相、四靈圖、虎食鬼、鯀畫像、倒立圖、羽人圖等畫像,生動反映了漢代社會的風俗和信仰。
太室闕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廟闕,也是唯一一處廟闕共在的闕。站在太室闕北望,神道遙遙,殿堂重重,太室巍巍,莊嚴之感,油然而生,闕在禮制建筑格局中的經典功用,隨之躍然。
啟母闕與少室闕,分別位于太室山萬歲峰下和少室山下,是啟母廟和少室廟前的神道闕,均建于東漢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可惜今天的闕存廟已不在。兩闕也以青石砌筑,其布局結構與太室闕相同。闕身雕有畫像和文字,其中的禹化熊和蹴鞠圖等,讓人們領略到遠古的英雄浩氣和多彩的社會生活場景。
鄭州漢三闕莊重大氣,反映了古代禮制建筑的雄渾和精湛。雕作神采飛揚,展現(xiàn)了傳神張揚的泱泱漢風,成為領略中國古代禮儀制度與完整建筑技術、藝術的經典之作。
◎魏唐浮屠:高塔之宗
從嵩山中岳廟沿著太室山腳下的道路向西北走,山勢如臥,一處處幽谷若宏大的畫卷徐徐向人們展開,在那最深最美的峽谷中,掩藏著中國當今最古老的塔群——北魏嵩岳寺塔和十余座唐代寶塔。
塔,并非中國所創(chuàng),原是古印度用來保存釋迦牟尼“舍利”的佛家建筑。兩漢之際,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塔的建筑形式也傳入中國,然而,其名稱當時并不稱塔,由于塔是舶來之物,中國古文中沒有這個字,人們根據這種建筑的造型,結合音譯“浮屠”和中國的文字,創(chuàng)造出了“塔”字來。塔在傳入中國時,造型仍然是印度式建在臺子上的半圓形冢,但是這種建筑的神圣和獨特,迅速被中國的能工巧匠結合本土的建筑創(chuàng)新再造,大放異彩,形成了中國式的樓閣式塔、密檐式塔、金剛寶座式塔、喇嘛塔、花塔等數(shù)十種類型,用途也跳出了佛界,擴展為景觀塔,用來裝點河山、鎮(zhèn)守邊關、望高眺覽、壯志抒懷,成為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魏唐古塔群中,時代最早的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永平年間(公元508年—公元511年),這也是中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的磚塔。它高36.78米,一反傳統(tǒng)的四角形布局,平面為十二角形,在一座很高的塔基上,矗起了14層密檐,開創(chuàng)了新風。塔身上以蓮瓣為柱頭、柱礎的八角柱,以獅子為題做成的佛龕、火焰形的券面等,展現(xiàn)了對外域文化的接納和創(chuàng)新。它在建造過程中,對物理、數(shù)學、美學、雕塑、建筑等的嫻熟把握和運用,使它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經典。
嵩山懷抱中的唐代磚石塔,有11座之多,是國內現(xiàn)存最多的地區(qū)。這些塔造型多樣,裝飾精美,或雄渾或秀麗或創(chuàng)新,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走向輝煌的多姿風采。法王寺一號塔和永泰寺塔建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初年,為平面方形疊澀密檐式磚塔,外廓呈優(yōu)美的拋物線形,秀麗挺拔,是中國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代表。法王寺塔底層外壁的四面,遺存有木構榫卯的遺存,說明當時建有“周回副屋”,這是早期塔的建筑特點和罕見遺存。法王寺二號塔、三號塔等七座塔為四方形亭閣式塔,偉岸雄碩,塔身砌有雕飾精美的券門,法王寺二號塔塔頂,用青石雕出的山花蕉葉、綬花和仰蓮寶珠組成的塔剎,造型俊秀,精美異常,為唐塔中罕見精品。蕭光師塔是唐代罕見的單層六邊形亭閣式石塔,塔身上雕刻佛傳故事和精美小佛塔等,塔內為六角形攢尖頂塔心室,上雕蓮花藻井,精致典雅。凈藏禪師塔為平面八角形單檐仿木結構亭式磚塔,是佛教建筑傳入中國后,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融合創(chuàng)新的珍貴實物標本,它以磚代木,逼真的仿木結構,形象展現(xiàn)出唐代八角亭式木結構建筑柱子、闌額、斗拱、門窗等做法,記錄了唐代精湛的建筑工藝與時代特征,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寶。該塔是我國現(xiàn)存古塔中最早用須彌座做基座的塔,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八角形磚塔。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評價說:“唐代磚石結構的墓塔中,采用木構式樣最多的,只有凈藏禪師塔一處。盛唐木建筑的式樣,可由此推測一部分。但單就平面采用八角形一點而言,在現(xiàn)在我們所知道的資料里,沒有比它更重要、年代更古老的了?!?/p>
碧空如洗的藍天下,蒼茫雄渾的大山中,蒼翠欲滴的綠色里,黃色的魏唐古塔們是那么優(yōu)雅與傲然。雖然歷經1000余年的風雨,雖然只用青磚黃泥筑就,卻依然剛勁挺秀,容顏精致迷人,這在中國數(shù)以萬計的古塔中是無以企及的。我想,正是創(chuàng)建時人們對中外經典文化的崇尚和向往,建造時工匠們追求完美的創(chuàng)新和不茍,才創(chuàng)造出中外文化融合美的結晶啊!
◎宋代初祖庵:法式之標
少林寺西側有條上山的古道,通往五乳峰的達摩默玄處,途中山腰極幽靜的地方,坐落著一處院落,這是為紀念禪宗初祖達摩而建的初祖庵。這處深藏的庵堂,雖然沒有山下的少林寺繁華,卻引人矚目,1996年它就位列國寶,比少林寺提早了三批。這不僅僅因為它是屈指可數(shù)的宋代建筑,更因為它是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個坐標。
中國建筑到了唐宋時期走向了高峰,舒展大氣,恢弘秀麗,無不張揚出文化的成熟與輝煌。實踐的成熟自然催生理論的總結,于是,北宋時期在朝中主管營造事務的鄭州人李誡,奉旨編寫了《營造法式》,全書煌煌三十四卷,分釋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圖樣五部分,將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13種176項工程的尺度標準以及基本操作要領,一一作了規(guī)定。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建筑施工標準化的著作,價值巨大。然千年之后,讀懂它的人已經微乎其微,其專業(yè)化程度,連初讀它的梁思成也視為“天書”。讀懂它,成為許多人的追求?!稜I造法式》刊行于1103年,如此,尋找此后的宋代建筑,成為解讀它的一把鑰匙。
1936年6月,以研究《營造法式》為宗旨的中國營造學社一行人來到了初祖庵,映入他們眼簾的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歇山式大殿,讓人眼前一亮,劉敦楨當晚記述“此殿雖經重修,而大體猶存北宋舊物,殆無疑義”,發(fā)現(xiàn)北宋舊物,讓他極為興奮,當晚竟致失眠。翌日入殿勘察,又發(fā)現(xiàn)殿內石柱銘文清晰記載,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這讓一行人喜出望外。當時人們知道的兩宋建筑遺存有數(shù)十座,但這些建筑要么是北宋初年,要么是南宋時期,距離《營造法式》時間不合,地域也稍遠,而“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初祖庵大殿,是在時間與空間上與《營造法式》最接近之實物(梁思成語)”。這是解析《營造法式》的建筑實例??!“標本”意義重大。
人們的興奮瞬間化作對大殿的悉心瞻仰,這不僅是一座北宋舊物,還是一座建筑藝術殿堂。曉諳《營造法式》的劉敦楨,興奮得將大殿梁柱與書中標準一一對應解惑,細細欣賞大殿內外石柱上、殿墻石護腳上精美的雕刻。他在隨后的筆記中,用“精美絢麗”“流暢秀麗”“手法極其靈活”“木結構所未見”“瀟灑輕快的外形”等惜用的形容詞語,記述了他的觀感。梁思成更是給這座最接近《營造法式》的建筑實物高度評價:“殿檐柱雕卷草式荷渠,內雜飾人物、飛禽之類。內柱浮雕神王,墻護腳雕云水魚龍等。佛座下龜腳及束腰所施飾卷草文,均極精美?!?/p>
走進寧靜清幽的初祖庵,仿若進入時空隧道,1300年前,六祖慧能栽下的側柏挺拔蔥郁,900年前的大殿仍是那時的舊物,還有明清的亭閣、歷代的碑碣,人們隨時便可融入那個時代,與那個時代對話。邁出一步就是千載,回眸一瞥便是百年,這是初祖庵的妙境。
◎清代峻極殿:廟堂之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祖先與山川是頭等事項,用于祭祀的廟堂,便成為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最高的主角。天下五岳皆有祀廟,五廟之中,中岳為魁,而中岳廟中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的建筑,是廟中主殿峻極殿,它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煌煌之美。
中岳廟始建于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時奠定今日廟址基礎,宋金時期(公元960年—1234年)形成今日布局,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公元1368年—1911年)重修。在這組長達2000米的宮殿建筑群中,供奉中岳神的峻極殿是核心,為了突出峻極之尊,營造者費盡心機。
從中岳廟太室闕起步,展現(xiàn)在面前的是600米的肅穆神道,再過石翁仲亭、名山第一坊、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zhèn)坊、崇圣門、神庫、化三門、四岳殿等序列建筑,步行1.5公里遙遙路程,人們才來到峻極殿院落前,這種在中軸線上以左右對稱、縱深多進、多群組院落建筑形
式布局,通過起、承、轉、合漫長而完整有序的空間序列,起伏、收放等變化和建筑尺度的對比映襯,營造出肅然神圣的氛圍,為達到最后的體驗高潮,作了巧妙鋪墊。
峻極殿院落的大門,是立于高大臺階上面闊五間、兩旁帶有角門的威武建筑,踏上臺階,朝拜之心油然而生??邕^門房,一個闊達近萬平方米的巨大院落,讓人頓感天地宏闊和人的渺小。院落的東、西、南三面皆為廊房,迎面映入眼簾的,是屹立于院落中心的峻極殿,它背襯藍天,古柏掩映,雄偉高大,金碧輝
煌,四合獨尊,營造者以這種拱衛(wèi)的形式,凸顯峻極殿神圣至上、無以復加的氛圍,讓人產生對岳神無限的尊崇和敬畏。
峻極殿創(chuàng)立于宋代,明代毀于大火。清代建立后,在恢復明代紫禁城的同時,也對天下重要奉祀之所進行整修,順治年間,取法北京紫禁城太和殿重建了峻極殿,據說,圖樣與工匠使用的是原班人馬。
峻極殿坐落在高三米、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巨大月臺之上,四周圍有石雕護欄,月臺東、西、南三面設有踏跺,南面三路踏跺的中間一路鋪有云龍丹陛。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寓九五之尊,以22米高、重檐廡殿、黃瓦覆頂、雕梁畫棟的規(guī)格,隆重至極。
這是中原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殿宇,也是規(guī)格最高、最奢侈的建筑。站在它面前,藍天、黃瓦、綠樹、紅墻,優(yōu)雅的飛檐、繁縟的斗拱、精美的彩繪、莊重的匾額,融為一體,是那么莊嚴大氣,和諧優(yōu)美,它把凝重和舒展精妙地融合在這一宏偉殿堂上,淋漓盡致地描畫出中國建筑的富麗堂皇之美。
鄭州人以自己的卓越,創(chuàng)造留下了獨具風采的建筑作品,在一個744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向人們展示出綿延兩千年的建筑作品,這在中國當屬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