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時光的手工匠人

1.jpg2.jpg

劉學允和吳姍姍精心加工、編織飾品。全媒體記者 汪少沖 攝

12月16日,在夕陽斜照的溫暖光暈中,吳姍姍靜靜地坐在工作臺前,手指靈動,上下翻飛,穿梭于花繩之間,仿佛在編織著一個個古老而悠長的故事。她是一位手工編織匠人,更是一位傳承者,用自己的堅持與熱情,和丈夫劉學允一起,將祖輩流傳下來的湛六繩編手藝發(fā)揚光大。

劉學允和吳姍姍是杞縣陽堌鎮(zhèn)傳統(tǒng)技藝湛六繩編傳承人。他們在傳承傳統(tǒng)繩編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繩編色彩、線材、大小、樣式,讓繩編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色彩豐富、精致典雅、絲絲入扣,編織的服飾、頭飾、裝飾等工藝品成為人們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現(xiàn)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

其繩編作品采用五顏六色的絲線,通過“結、繞、纏、編、抽”等循環(huán)有序的工序編織而成,外形美觀?!熬幙椷^程十分復雜費時,每個作品的基本結構都是以一根繩從頭到尾編織而成,千變?nèi)f化。每個作品中包含多個繁雜的繩結,每個繩結根據(jù)其形意而命名,最后把不同的結加以組合,再配以南紅、珍珠、玉石、銀飾等飾物,便成為富含文化底蘊,傳遞民族韻味,代表和諧、美好、吉祥等寓意的飾品?!眲W允告訴記者。

在掛滿飾品的工作間,香包、錦繩、兒童項圈、玲瓏香包、小葫蘆等精美的掛飾,讓整間屋子充滿傳統(tǒng)文化的濃厚氛圍。在深入學習編織技藝的過程中,劉學允和吳姍姍感悟到,手工編織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承載著家族的記憶與情感。

起初,面對復雜的技藝時,吳姍姍常常感到手忙腳亂。但她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反而更加刻苦地練習。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鉆研編織技巧。她根據(jù)祖母傳下來的各種精美的編織成品,不斷模仿、嘗試,雙手慢慢變得靈活起來,編織的作品越來越精致。

隨著技藝的不斷提高,吳姍姍開始嘗試創(chuàng)新。她將現(xiàn)代元素融入傳統(tǒng)編織中,設計出許多既具有古典韻味又富有時尚感的作品。她的作品在當?shù)匾饛V泛關注,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購買。這不僅讓她贏得了經(jīng)濟上的收益,更為重要的是,她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到了傳統(tǒng)手工編織的魅力。

如今,吳姍姍編織的飾品已經(jīng)得到市場認可,有一大批穩(wěn)定客戶,精美飾品常常作為伴手禮等出現(xiàn)在各種活動中。每天從早忙到晚的劉學允和吳姍姍,一直在盡全力滿足著客戶對于“私人訂制”的各種需求。

吳姍姍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編織匠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不辜負祖輩的傳承。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守護和傳承這門手藝,它就一定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全媒體記者:汪少沖)

責編:賈文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