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遠程發(fā)稿 >> 內(nèi)容

新春走基層丨用泥塑傳承黃河文化

河南手機報 02-01 21:26 我要分享

河南手機報記者 周玉箏

在2022年河南春晚上,一群憨態(tài)可掬的泥塑娃娃搖身一變,成了一群穿著花棉襖、戴著虎頭帽的黃河娃,他們在舞臺上盡情地玩耍、嬉戲,引起幾代人跨時空的溫暖回憶。據(jù)了解,這些泥娃都出自鄭州市管城區(qū)紅泥堂創(chuàng)始人趙恩民之手。

那么它們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春節(jié)期間,記者實地探訪了趙恩民的“紅泥堂”工作室。

推開工作室的大門,記者仿佛進入了一個泥塑作品的展覽館,桌子上、展架上、甚至地面上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神態(tài)各異的精美泥塑作品:一群拔蘿卜的孩子、滾鐵環(huán)的村頭“狗蛋”、被“老鷹”抓住的“小雞”、5個小孩兒“開火車”……一個個憨態(tài)可掬的泥娃娃,瞬間喚起了童年記憶。

“我老家以前就住在黃河邊上,祖祖輩輩都是捏泥人的。我捏的作品幾乎都是來自黃河岸邊百姓生活的一些場景,體現(xiàn)了厚重的黃河文化靈魂。古有女媧造人,今有河南泥塑。”提起自己的作品,趙恩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邊講作品邊說兒時趣事。

“小時候和伙伴們出去玩,我喜歡挖些泥巴回來,捏些小雞、小狗、飛機、坦克等小東西,捏完后,鄰居一看說,哎真不錯!我心里就特別高興,也堅定了走泥塑這條路的決心?!?/p>

區(qū)別于天津泥人張的彩繪和歷史名人,趙恩民不上彩的泥塑更接地氣,用通俗、簡練的手法和自身生活體會來表達作品的意境,多展現(xiàn)當?shù)匕傩丈畹木仕查g。

他還大膽創(chuàng)新了“塑空”的絕技,捏好的泥人里面的空的,這樣既可以減少用泥、減輕重量,還能轉動人物的頭和手,表現(xiàn)更多的神態(tài)和動作。

“由于泥塑是塑空的,所以在選泥方面很有講究,用的泥都是黃河岸邊的紅膠泥。”趙恩民告訴記者,紅膠泥色澤紅潤、有黏性、抗裂性好,因而做出的泥人特別好。紅膠泥需要在夏季收集,前期先清洗,過濾小石子和雜質(zhì),然后反復摔打之后,再封閉到罐子中窖藏起來,一般要放上個三、五年才能使用。

微信圖片_20220130182028.jpg

image.png

鄭州抗擊疫情期間,趙恩民看到眾多醫(yī)護人員沖在一線,便用泥塑創(chuàng)作了三組作品,將一線人員消殺防疫、核酸檢測等場景定格。他動情地說,“咱要不把這些感人的場景記錄下來,給年輕人講講,以后都想不起來了,就像刮過一陣風一樣?!?/p>

在說起今年春晚上的黃河泥娃時,趙恩民說,春晚是春節(jié)期間的文化大餐,而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希望通過網(wǎng)絡平臺,能有更多年輕人了解泥塑這項手藝。


責編:楊致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