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兜售死亡證明,如此奇葩黑產為何死灰復燃?

河南手機報 11-26 14:08 我要分享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社會進步、分工細化,業(yè)務范疇愈加龐雜的“代辦理”業(yè)務如今頗受公眾歡迎,但您是否聽說過“死亡證明”也能代辦?

  01

  近日,有媒體調查發(fā)現,在一些網絡平臺上,僅需不到200元的費用,便能到手一張“死亡證明”。

  更有一位電商客服“貼心”提示稱,若是“為打官司增加籌碼”,還可以代開更有用的“病危通知書”。

  死亡證明是證明公民死亡的憑證,但是,活人絞盡腦汁想為自己開個死亡證明,這般操作不免令人費解,奇怪又魔幻。而掀開“業(yè)務代理”這層面紗,更發(fā)現藏在其背后,還有一條黑色產業(yè)鏈。

  02

  眾所周知,無論是死亡證明,或是病危通知書,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本應是只有具有相應權責的政府機關、正規(guī)醫(yī)院等官方機構才能開具,并以簽字蓋章形式進一步確認其嚴肅性和權威性。也正因為此,在例如傷情鑒定等的法律糾紛中,它也被視為打官司、維權中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

  更因為此,絕不容許絲毫弄虛作假。

某電商網站上顯示可部分代辦理業(yè)務。圖片源自網絡

  03

  一些商家“腦洞大開”,被利益蒙蔽,惦記上了死亡證明的代辦業(yè)務,做起幫活人“假死”的生意,不得不說是一種肆意妄為。

  據媒體記者調查,一些電商賣家以“圖片暗示”釋放信號,吸引客戶,毫不隱晦地向買家兜售這項“報出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按照含有死亡地點、死亡誘因、疾病最高診斷依據等具體信息的模板,開具死亡證明、病危通知書”的服務。

  商家之所以敢如此膽大,鋌而走險,恐怕一方面因為代開證明的業(yè)務幾乎沒有技術門檻,只需一套證明模板、一個假印章,約等于是“無本萬利”;另一方面,網絡交易的匿名性極大減弱了出事的風險。

  殊不知,如此牟利,已經涉嫌違法,甚至犯罪——《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guī)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圖片來源于網絡

  04

  花錢就能“假死”,并非第一次曝光。

  去年,一位詐騙他人190多萬元的男子偽造死亡證明,東窗事發(fā)后媒體對電商平臺上相關黑產進行了曝光,平臺也在第一時間對店鋪進行了處理。

  時隔一年,類似業(yè)務再度死灰復燃,人們不禁質問:平臺是否盡到了審核把關責任?

  事實上,這些靠“代開證明”發(fā)財的商家,遠談不上有多隱蔽。既然通過搜索“病?!钡汝P鍵詞便可輕易找到相應店鋪,那么,平臺卻為何沒能監(jiān)控到?為何對此束手無策?

  說到底,此類黑產未能絕跡,還是平臺缺少治理決心,給膽大的不法商家留下了生存空隙。所以,在監(jiān)管執(zhí)法部門嚴查嚴處代開假證明、刻假印證等不法行為的同時,處在“最前線”的電商平臺更要首先履行平臺的主體責任,堅決不給任何非法生意的電商生長留空間,留情面。

  05

  記者在調查中也聽到商家自許“全國各地醫(yī)院的死亡證明都可以開,在醫(yī)院有正規(guī)渠道”的夸詞。對此,醫(yī)療體系也應有所警惕,如果發(fā)現管理中、流程里確有隱患、漏洞,應及早主動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代開“死亡證明”的奇葩黑產涉及違法犯罪,務須果斷連根拔起,莫讓它污染了電子商務良性發(fā)展的生態(tài)和網絡的清朗空間。對“死亡證明”盲目追求的活人們,也請醒一醒,不要因圖一己私利而劍走偏鋒,須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責編:馬冬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