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的演藝人——活躍在杞縣大地上的文藝輕騎兵系列報道之四
在杞縣城鄉(xiāng)廣袤的大地上,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天當幕布、地當舞臺,三五一組,七八一對,不分嚴寒酷暑,不分環(huán)境好壞,只要群眾需要,就把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送到群眾身邊。他們就是杞縣紅色文藝輕騎兵焦裕祿宣傳小分隊的演職員們。
2019年8月,杞縣文聯(lián)整合戲曲、音樂、舞蹈、曲藝等方面的文藝資源,組建杞縣紅色文藝輕騎兵焦裕祿精神宣傳小分隊,招募王良英、韓鐵賓、張利生、楚曉霞、馬廷軍、林祥忠為小分隊隊員。這些隊員是全縣文藝界的“大咖”,深受群眾喜愛。
王良英是杞縣豫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豫劇祥符調的傳承人之一,已在戲曲舞臺上演出50余年。她扮相俊美,唱腔圓潤動聽,演唱的《穆桂英掛帥》和《朝陽溝·雙上山》選段,深受觀眾們喜愛。她每年除了堅持帶領杞縣豫劇團人員開展300場“送戲下鄉(xiāng)”外,還擠出時間參加杞縣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演出。韓鐵賓是全國知名嗩吶表演藝術家,吹奏的嗩吶高亢嘹亮、滑稽幽默、剛柔相濟、婉轉動聽。2011年,他演奏的《悶笛大起板》,參加中國民族樂團承辦的亞洲民族樂器交流會,并在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家演出,榮獲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獎。同年12月,他在河南省電視臺主辦的“明星有戲,尋找嗩吶大王”大賽中榮獲金獎,被譽為“豫東嗩吶王”。目前,他常年帶著自己的藝術團在鄉(xiāng)村巡回演出,演奏的紅歌《紅歌十二連奏》《慶豐收》很受百姓的歡迎和喜愛。馬廷軍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墜子書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就活躍在全杞縣農(nóng)村文藝舞臺上,在鄉(xiāng)村巡回說唱墜子書《隋唐演義》和《楊家將》等大部頭書,多次參加全國性曲藝會演并獲獎。在杞縣紅色文藝輕騎兵演出中,他創(chuàng)作的《吳芝圃智赴“鴻門宴”》《一桿神槍退頑敵》《紅燈籠故事里的故事》等一個個精美的紅色經(jīng)典唱段,砥礪了廣大干群的初心使命,激發(fā)了他們干事熱情。在紅色文藝輕騎兵隊伍中,青年女歌手楚曉霞演唱的紅色經(jīng)典歌曲《紅旗飄飄》和《領航》等,深受群眾好評,被譽為鄉(xiāng)村的“百靈鳥”。張利生、孟廣利是紅色輕騎兵中的音樂創(chuàng)作人,編曲的《魅力杞縣》《曲終情未了》《我們永遠在一起》等歌曲,在全縣唱響了熱愛家鄉(xiāng)、禮贊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潮。
近年來,杞縣紅色文藝輕騎兵焦裕祿精神宣傳小分隊在杞縣縣委宣傳部和杞縣文聯(lián)的指導下,堅持“六個不分”的服務理念,即不分觀眾多少有求必應、不分場地優(yōu)劣見縫插針、不分寒冬酷暑堅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壞以苦為榮、不分路途遠近送戲上門、不分時間早晚服務群眾,為群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同時,為了滿足不同類別的群眾對不同文藝形式的需求,紅色文藝輕騎兵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先后打造了杞縣戲曲專場、墜子書專場、嗩吶專場、紅色經(jīng)典歌曲專場、綜藝專場等精品文化活動,把“我們想講的”變成“受眾想聽的”,把“受眾想聽的”融進“我們想講的”,用向上向善的藝術作品愉悅群眾、激勵群眾、鼓舞群眾,使紅色傳統(tǒng)教育和文藝傳統(tǒng)活動在杞縣入耳入腦入心,讓紅色精神在金杞大地傳承、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已演出200余場,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被群眾譽為“杞縣的烏蘭牧騎”。
杞縣文聯(lián)在抓好“紅色文藝輕騎兵”隊伍巡回演出的同時,還注重文藝人才的挖掘和培養(yǎng),除組織全縣文藝人才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文藝匯演和賽事外,還舉辦了“杞縣戲迷擂臺大獎賽”“杞縣青年歌手選拔大賽”和“杞縣曲藝會演大獎賽和演唱會”等,促進了杞縣文藝人才的良性發(fā)展,充實和保障了“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演出力量。截至目前,杞縣“紅色文藝輕騎兵”共有戲曲、歌舞、音樂、嗩吶、曲藝等各類人才200余人,他們長期活躍在城鄉(xiāng)的文藝舞臺上,把真善美播撒到百姓中間,用戲曲、音樂、舞蹈、曲藝等唱響了杞縣鄉(xiāng)村振興的主旋律。
談及“杞縣紅色文藝輕騎兵”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孫勇深有感觸地說:“杞縣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豐富和活躍了城鄉(xiāng)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和群眾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城鄉(xiāng)之間、農(nóng)村之間人與人的交流與往來,促進了鄰里和諧,寓教于樂、潤物無聲地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凝聚了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為杞縣鄉(xiāng)村振興、共同富裕譜寫了一曲曲優(yōu)美的樂章?!保ㄈ襟w記者:汪少沖;通訊員:李丹丹)